原油交易提醒:美国加征关税引发市场担忧,印度继续采购俄罗斯原油,美原油承压调整

原油交易提醒:美国加征关税引发市场担忧,印度继续采购俄罗斯原油,美原油承压调整

Azu 2025-09-05 黄金 15 次浏览 0个评论

关税风暴下的市场震荡——美原油遭遇"政策黑天鹅"

"每桶原油都在为关税买单"随着拜登政府宣布对18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单日下挫2.3%,创下近一个月最大跌幅。这场看似针对电动汽车和半导体的贸易战,实则掀起了能源市场的蝴蝶效应——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其工业活动预期变化直接牵动着原油需求神经。

交易员们敏锐捕捉到政策背后的传导链条:新能源车关税壁垒可能延缓中国制造业转型速度,传统能源需求窗口期意外延长。但更直接的冲击来自市场对"关税报复"的担忧,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持续下降,美元流动收紧预期推高实际利率,这对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形成天然压制。

印度油轮的神秘航迹当美国试图通过战略石油储备释放来平抑油价时,卫星监测数据显示,印度西海岸的瓦迪纳尔港单周接卸俄罗斯乌拉尔原油量激增47%。这些油轮巧妙利用"影子船队",在公海完成船对船转运,最终交付的原油经过多重混合后,已难以追溯真实产地。

这种"灰进口"正在改写全球原油贸易版图:印度4月从俄罗斯进口原油量达170万桶/日,占其总进口量的40%,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仅为6%。更值得关注的是,印度精炼商将加工后的柴油、航煤转口至欧美市场,形成"俄罗斯原油-印度炼厂-欧美终端"的三角贸易链,这实际上削弱了西方制裁的效力。

库存数据的"多空弈"美国能源信息署最新报告显示,商业原油库存意外增加360万桶,与市场预期的下降形成强烈反差。但细究数据会发现,库欣交割库库存降至2022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中西部炼厂开工率却攀升至93.4%。这种结构矛盾揭示出当前市场的真实困境:实体需求保持韧,但金融资本正在提前定价经济衰退风险。

对冲基金的多空持仓比已降至1:1.3,为2020年疫情发以来最悲观水平。不过,现货市场出现反常信号:迪拜原油较布伦特原油溢价扩大至3.2美元/桶,亚洲买家正在抢购中东现货船货。这种期货与现货市场的背离,暗示着当前价格调整可能更多源于情绪驱动而非基本面恶化。

地缘弈中的能源新格局——交易者的破局之道

"折扣原油"的定价革命俄罗斯ESPO原油离岸价已跌破60美元/桶,较布伦特基准价折让达35%。这种价格体系正在重塑全球能源贸易规则:印度炼油商通过长期合同锁定低价资源,转而在现货市场高价出售成品油,赚取每桶超25美元的裂解价差。这种商业模式的成功,刺激更多亚洲国家寻求非美元结算的原油交易。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结算的原油进口占比首次突破20%,上海原油期货持仓量同步增长至82万手的历史新高。这种货币格局的演变,正在削弱WTI和布伦特原油的定价权威。有交易员测算,若人民币计价原油交易量保持当前增速,到2025年可能形成"上海原油价格+区域升贴水"的新定价模式。

页岩油商的"套保困局"二叠纪盆地生产商面临艰难抉择:当前80美元/左右的油价刚好覆盖其完全成本,但若进行大规模期货套保,可能错失地缘政治风险推升的价格红利。先锋自然资源公司最新财报显示,其2024年产量对冲比例仅35%,远低于去年同期的60%。

这种集体风险暴露,为油价波动埋下伏笔。

与此美国油气钻井平台数量连续四周下降,但未完井(DUC)数量却回升至4800口的警戒水平。这种矛盾现象折射出生产商的战略摇摆:既想保持产能弹应对可能的供应中断,又担忧过度投资导致现金流紧张。这种犹豫可能造成下半年美国原油产量增长不及预期。

技术面发出的矛盾信号从日线图观察,美原油在78美元附近形成双底形态,但周线级别的MACD指标仍处于死叉状态。这种技术面分歧反映出市场参与者的认知割裂:程序化交易系统基于波动率放大信号频繁触发止损,而基本面交易者则在等待OPEC+6月会议给出明确方向指引。

期权市场出现有趣变化:执行价85美元的看涨期权未平仓合约激增,而75美元的看跌期权同样聚集大量头寸。这种"双峰分布"预示着市场正在为两种极端情景定价——要么地缘冲突升级推动油价突破压力位,要么经济衰退担忧引发新一轮抛售。对于日内交易者而言,利用IV(隐含波动率)的季节特征进行跨式期权组合,可能成为波动市况下的优选策略。

转载请注明来自恒指期货直播室,本文标题:《原油交易提醒:美国加征关税引发市场担忧,印度继续采购俄罗斯原油,美原油承压调整》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