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能行业协会敦促制造商停止低于成本销售

中国太阳能行业协会敦促制造商停止低于成本销售

Azu 2025-09-05 黄金 16 次浏览 0个评论

【价格屠刀下的产业困局:当光伏盛宴变成生死局】

2023年夏季的上海光伏展上,某龙头企业展台前悬挂着"1.18元/瓦震撼价"的巨幅海报,这个数字比三年前暴跌62%的组件报价,像一柄寒光凛凛的双刃剑,既刺痛着竞争对手的神经,也割伤着整个行业的利润命脉。中国太阳能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全行业平均毛利率已跌破5%警戒线,超过三成企业陷入经营现金流为负的危局。

这场始于2021年的价格雪崩,表面看是技术迭代加速的必然结果,实则暴露出产业发展的深层痼疾。在PERC技术红利见顶的真空期,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将182mm单晶硅片价格压至每片2.3元的成本红线之下。某中部省份光伏产业园负责人透露:"现在每出货1GW组件,账面上就要承受8000万元的隐形亏损,这种饮鸩止渴的竞争正在摧毁整个产业链的造血功能。

"

更令人忧虑的是价格战引发的技术停滞危机。行业研发投入占比从2020年的4.7%骤降至2022年的2.1%,某TOP5企业甚至暂停了TOPCon中试线的扩建计划。这种逆向淘汰正在形成恶循环:越是注重技术储备的企业,越难承受价格战的冲击;而依靠低价倾销的企业,则陷入"亏损-融资-扩产-更大亏损"的死亡螺旋。

当走访江苏某光伏重镇时,当地经信委官员指着工业园区里林立的厂房苦笑:"这些去年刚投产的10GW产能,现在开工率不到40%。更可怕的是,价格战已经蔓延至海外市场,今年前五个月欧盟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有73%的涉案企业存在低于成本销售嫌疑。"这种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竞争策略,正在透支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信誉。

【价值重构进行时:从制造革命到生态革命的升维之战】

面对行业寒冬,中国太阳能行业协会的倡议书犹如春雷乍响。这份被称为"光伏产业白皮书2.0"的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建立动态成本监测体系,要求企业定期提交硅料采购、设备折旧等12项核心成本数据。更值得关注的是,协会正牵头组建技术共享平台,计划将TOPCon、HJT等前沿技术的专利使用费降低60%,从根本上改变"重复研发、各自为战"的产业困局。

在浙江某光伏智造基地,我们看到了价值重构的曙光。这里的世界首条全自动异质结生产线,通过导入AI视觉检测系统,将产品不良率控制在0.12%以下。企业CEO算了一笔账:"虽然设备投入增加35%,但综合良率提升带来的度电成本下降,使产品溢价空间达到0.15元/瓦。

"这种"技术溢价"模式正在被更多头部企业效仿,今年二季度高效组件出口单价环比回升8.7%,释放出积极的市场信号。

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产业生态层面。山东某光伏集群创新地推出"光伏银行"模式,允许中小企业以技术专利作抵押获得技改贷款。广东某龙头企业则发起"零碳供应链计划",要求供应商在2025年前全部完成绿电改造,这种倒逼机制使得产业链碳足迹下降40%,直接获得欧盟碳关税豁免资格。

这些探索证明,当产业竞争从价格维度转向价值维度,将释放出指数级的增长空间。

站在全球能源革命的转折点上,中国光伏产业正在经历从"规模制胜"到"价值为王"的艰难蜕变。正如协会秘书长在闭门会上强调的:"我们不仅要守住全球70%的制造份额,更要夺取100%的技术定义权。"这场价值重构的觉醒运动,或将催生首个万亿级绿科技产业集群,为全球能源转型书写新的中国方案。

转载请注明来自恒指期货直播室,本文标题:《中国太阳能行业协会敦促制造商停止低于成本销售》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