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黑天鹅突袭油价上演过山车行情】
7月16日赫尔辛基美俄首脑会晤的余波仍在原油市场持续发酵。WTI原油期货在会晤当日暴跌4.2%,创下2017年6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布伦特原油同步下挫3.7%,将6月底以来的反弹成果尽数回吐。这场被称作"改变地缘政治格局"的世纪会面,为何会引发原油市场如此剧烈的震荡?
深层数据揭示惊人关联:根据EIA最新报告,俄罗斯5月原油日产量已达1103万桶,连续21个月维持减产协议上限之上。而美国页岩油产量突破1090万桶/日,距离俄罗斯全球最大产油国宝座仅一步之遥。两大产油巨头在维也纳会议前夕的互动,直接牵动着全球1.6万亿美元原油市场的敏感神经。
市场剧烈反应背后暗藏三重逻辑:其一,美俄可能就叙利亚问题达成的妥协,或将改变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俄罗斯在伊朗原油出口问题上的立场软化,可能为美国重启制裁打开空间;其二,两国在能源领域的潜在合作,特别是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对欧出口与俄管道气的竞争关系;其三,市场对OPEC+减产协议延续的担忧加剧,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会前"考虑逐步退出减产"的表态,与沙特坚持延长协议的立场形成微妙对峙。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油价波动呈现出明显的"消息市"特征。彭终端数据显示,会晤期间原油期货市场未平仓合约骤增12%,期权隐含波动率攀升至三个月高位,表明机构投资者正通过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高盛大宗商品分析师指出:"市场正在对可能出现的三种情景进行定价——美俄能源同盟、中东局势缓和带来的供应增加,以及OPEC+联盟裂痕扩大。
"
【多空力量激烈弈油市走向何方?】
在经历短线急跌后,原油市场进入多空拉锯阶段。技术面显示,布伦特原油在72美元/桶附近形成强力支撑,而WTI原油在68美元关口反复争夺。当前市场分歧的核心,在于如何评估三大关键变量的演化路径:
首要变量是OPEC+政策走向。6月22日维也纳会议虽达成名义上的增产协议,但实际执行存在巨大弹空间。路透社调查显示,沙特7月原油出口不降反升,达到720万桶/日,而俄罗斯产量仍维持在1100万桶上方。若美俄达成能源谅解,可能动摇减产联盟的政治基础,特别是当美国页岩油产量持续创新高(EIA预测2019年将突破1200万桶/日),市场份额争夺战或将重新点燃。
第二变量在于地缘政治风险的定价重构。当前原油风险溢价中包含约5-7美元/桶的中东溢价,包括伊朗制裁(影响约100万桶/日供应)、利比亚产量波动、委内瑞拉产量崩溃等因素。若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达成战略平衡,可能系统降低地区冲突风险。但需警惕"预期差"风险——7月18日伊朗革命卫队宣布将在霍尔木兹海峡举行军演,油价应声反弹1.2%,显示地缘风险仍具高度不确定。
第三变量来自需求端结构变化。国际能源署(IEA)最新报告将2018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下调至140万桶/日,中国战略原油储备采购速度放缓、印度卢比贬值抑制消费、欧洲柴油车需求下降形成三重压力。但美国夏季驾驶高峰季汽油库存连续三周下降,裂解价差走阔至25美元/桶,为炼油商维持高开工率提供动力。
这种区域需求分化格局,可能加剧原油市场的波动频率。
站在当前时点,多家机构给出差异化的策略建议:摩根士丹利维持"中"评级,认为三季度油价将在70-80美元区间宽幅震荡;花旗银行则警告存在跌向65美元的风险,建议投资者加大套期保值力度;而高盛坚持其82美元/桶的年底目标价,认为全球闲置产能降至十年低位将支撑油价。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波动率放大的市场环境中,采用阶梯式建仓策略,重点关注布伦特原油72美元、68美元关键支撑位,或是较稳妥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