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端"紧箍咒"松动油价失守关键心理防线
7月原油期货合约在72美元/桶附近反复拉锯,这个曾被视为"铁底"的整数关口,如今已沦为多空弈的主战场。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近期表态出现微妙变化,称"将根据市场实际需求调整产量",这与三个月前"不惜代价维护市场稳定"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市场敏锐捕捉到这一政策转向信号,WTI原油期货未平仓合约骤减12%,显示大量对冲基金正在撤离多头头寸。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SPR)释放计划出现超预期进展,能源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中旬已累计释出1.2亿桶,远超年初计划的3000万桶/月投放量。更值得关注的是,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的页岩油厂商正在加速重启压裂机组,二叠纪盆地活跃钻机数环比增长8%,完全成本降至52美元/桶的历史低位。
这种结构变化正在重塑全球供给格局——当传统产油国与页岩油商形成"增产共振",市场平衡表的天平开始明显倾斜。
技术图形传递出强烈看空信号。周线级别MACD指标在零轴下方形成"死叉",布林带开口持续扩大,油价已连续三周收于50周均线之下。从斐波那契回撤位来看,68.4美元/桶(61.8%回撤位)成为多头的最后防线,若有效跌破该位置,可能触发程序化交易系统的连锁抛售。
值得警惕的是,期货合约期限结构正在从backwardation向contango转变,这种现货贴水现象往往预示着库存重建周期的开启。
三大加速器隐现空头或发动"闪电战"
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正在快速蒸发。俄乌冲突发初期,市场对俄罗斯原油出口断供的恐慌推动布伦特原油冲上139美元/桶的历史高位。但最新船舶跟踪数据显示,印度5月进口俄油量同比暴增25倍,土耳其、埃及等新兴买家也在持续吸纳折扣原油。更关键的是,七国集团对俄油限价机制出现实质松动,允许第三方国家通过西方保险和航运服务购买高于限价的俄油,这相当于为俄罗斯原油出口打开了"安全通道"。
需求端"黑天鹅"若隐若现。美联储点阵图显示终端利率可能升至5.6%,高利率环境正在挤压商业库存融资空间。新加坡燃料油库存突破2300万桶的三年高位,美国汽油裂解价差缩窄至18美元/桶,这些微观指标折射出实体经济的真实疲态。更值得警惕的是,中国4月原油加工量环比下降3.2%,国有炼厂开工率跌破70%关口,疫情后需求复苏的预期面临严峻考验。
对冲基金的空头布局暗藏机。CFTC持仓报告显示,资产管理机构WTI净多头持仓占比骤降至9%,创2016年以来新低,而生产商套保头寸却增加至64万手的历史峰值。这种极端持仓结构往往预示着趋势行情的加速发展。从期权市场观察,执行价65美元的看跌期权未平仓量激增,部分机构正在构建"领子期权"组合,这种保护策略的普及可能加剧价格下行时的踩踏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