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上调Q4铁矿石展望至95美元 但涨势难续需求“迷雾”仍未散

高盛上调Q4铁矿石展望至95美元 但涨势难续需求“迷雾”仍未散

Azu 2025-09-07 黄金 11 次浏览 0个评论

铁矿石价格异动:高盛为何逆势唱多?

8月15日,高盛大宗商品研究团队发布的重磅报告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将2023年四季度铁矿石目标价从85美元大幅上调至95美元,较当前现货价格存在近20%溢价空间。这一预测与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矿业巨头的保守展望形成鲜明反差,更与国内钢厂持续低库存策略背道而驰。

更关键的是,港口铁矿石库存连续7周下降至1.15亿吨,较年初峰值减少23%,这为价格上行提供了现实支点。

政策驱动的需求幻觉深入分析库存结构会发现,当前补库行为具有明显政策驱动特征。7月政治局会议"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的表态,刺激开发商加速处理停工项目,带来短期建筑用钢需求脉冲。但据克而瑞数据,重点监测的30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仍下降12%,土地购置面积更是连续19个月负增长。

这种政策预期与实体需求的背离,正在制造特殊的市场张力。

供应端的黑天鹅力拓在8月10日宣布下调西澳矿区年度发运目标300万吨,主因设备故障频发。这已是四大矿山年内第三次集体下调产量指引,合计影响供给量达1500万吨。更值得警惕的是,印度钢铁部正在讨论将铁矿石出口关税从50%提升至60%,这个全球第五大出口国的政策变动可能彻底改变海运市场格局。

金融资本的定价游戏新加坡交易所铁矿石掉期合约未平仓头寸在8月激增37%,对冲基金净多头持仓创18个月新高。高盛报告特别指出,当前铁矿石波动率指数(IOVX)处于历史25%分位,存在明显低估。这种技术面信号往往吸引程序化交易资金入场,形成短期价格助推效应。

繁荣背后的裂缝:需求端的三重迷雾

迷雾一:房地产困局未解尽管政策暖风频吹,但房地产行业资产负债表修复仍需时间。标普数据显示,TOP50房企加权平均净负债率仍高达89%,年内到期债务规模达3800亿元。更关键的是,7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158亿元,显示购房信心仍未恢复。

当政策刺激的脉冲效应消退,占钢铁需求35%的房地产用钢量可能再现疲态。

迷雾二:绿转型的代价中国钢铁行业正面临史上最严苛的环保约束。生态环境部《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计划》要求2025年前所有企业完成改造,仅烧结环节脱硫脱硝设备投资就达80亿元/千万吨产能。这迫使钢厂转向高品位铁矿石,导致62%品位与58%品位矿价差扩大至25美元/吨。

但海外矿山高品位矿增产有限,成本传导压力正在挤压钢厂利润空间。

迷雾三:替代材料的冲击新型建筑工业化对传统钢材形成替代威胁。中建科技最新研发的纤维增强混凝土构件,抗压强度达200MPa,已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实现规模化应用。住建部数据显示,装配式建筑占比将在2025年达到30%,这意味着每年减少约1500万吨钢材需求。

与此废钢回收利用量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进一步削弱铁矿石需求基础。

产业链的蝴蝶效应在山东日照港,62%品位PB粉现货价格突破115美元,但当地钢厂采购负责人透露,已有企业开始采用"动态零库存"策略。这种看似矛盾的经营策略背后,是钢厂对远期需求的深度焦虑。期货市场也出现罕见信号: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合约呈现"近高远低"的贴水结构,2309合约与2401合约价差扩大至12美元,显示市场对长期走势的悲观预期。

破局者的新战场面对行业变局,中国宝武率先启动供应链重塑计划。其与非洲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签订的2000万吨/年长协合同,首次采用"浮动溢价"定价机制,将矿石价格与钢材终端售价动态挂钩。这种创新模式可能颠覆延续40年的普氏定价体系,也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风险对冲新工具。

当高盛的分析师们在纽约总部敲出"95美元"的目标价时,青岛港的货轮正装载着62%品位铁矿驶向长江沿岸的钢厂。这些暗红颗粒的命运,不仅牵动着亿万级资金的流向,更在微观层面决定着无数企业的生死存亡。在这场供需弈的迷雾中,唯一确定的是——铁矿石市场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根本改变。

转载请注明来自恒指期货直播室,本文标题:《高盛上调Q4铁矿石展望至95美元 但涨势难续需求“迷雾”仍未散》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