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厂开机率波动:压榨利润驱动的供给密码】
7月豆粕期货合约在3400元/吨关口反复拉锯,市场参与者紧盯沿海油厂动态。据天下粮仓最新数据显示,5月全国油厂大豆压榨开机率环比下降8.3个百分点至52.6%,这个看似寻常的数值波动,实则暗藏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弈。
压榨利润的盈亏平衡线正成为开机率的隐形指挥棒。当前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维持在4200元/吨上方,而豆粕现货价格在3500-3550元/吨区间震荡,油厂每吨压榨利润已收窄至-50元至-80元区间。这种持续两个月的负利润状态,直接导致山东、广东地区多家大型油厂选择延迟大豆到港或提前检修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日照某日加工能力8000吨的龙头油厂,已将原定6月的设备升级计划提前至5月下旬执行。
季节规律与政策调控形成特殊共振。往年此时正值南美大豆集中到港期,但今年巴西卡车司机罢工导致装运延迟,5月实际到港量较预报减少约60万吨。叠加海关检疫流程延长,部分港口大豆通关时间增加3-5个工作日,这使得油厂原料库存周转天数从常规的15天降至10天警戒线。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显示,截至5月20日,主要油厂大豆商业库存已降至380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1%。
开机率下降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显现。华东地区贸易商反映,当前豆粕提货周期已从3天延长至5-7天,部分饲料企业开始执行"现款现货"交易模式。这种供给端收缩与需求端刚的矛盾,在期货盘面形成独特的多空平衡——当现货基差走强至+180元/吨时,期现套利盘入场压制期货涨幅;而当基差回落至+120元附近,油厂挺价意愿又会形成支撑。
【养殖需求韧:生猪存栏构筑的需求底牌】
在供给端故事持续发酵的养殖产业链的需求韧正在为豆粕价格构筑坚实基底。农业农村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4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维持在4100万头正常区间,规模猪场新生仔猪数量同比增加4.8%,这意味着未来6个月的饲料需求具有稳定保障。
饲料配方调整带来的需求弹不容忽视。当前豆粕在猪饲料中的添加比例已从去年同期的18%降至14.5%,但绝对需求量仍保持增长态势。以牧原股份为例,其5月饲料采购量环比增加12%,其中豆粕占比虽下降2个百分点,但总量仍增长7%。这种"总量增长+比例下降"的复合效应,使得豆粕需求展现出超预期的韧。
禽类养殖的周期复苏成为新变量。随着白羽肉鸡苗价格突破3.5元/羽,养殖户补栏积极显著提升。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5月第三周父母代种鸡存栏量环比增长1.2%,商品代鸡苗销售量突破6亿羽,创年内新高。禽料需求的季节回暖,预计将为豆粕消费带来每月15-20万吨的增量空间。
政策端的动态平衡艺术正在显现。近期国家发改委启动年内第二批中央猪肉储备收储,在稳定猪价的也间接锁定了养殖端的饲料需求。值得关注的是,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出台的《农业防灾减灾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将畜禽养殖防灾设施纳入补贴范围,这种政策托底有效降低了养殖户的被动去产能风险。
期货盘面的技术形态印证着基本面逻辑。当前豆粕2309合约在3350-3450元/吨箱体已震荡23个交易日,持仓量维持在180万手以上的历史高位,这种多空僵持恰恰反映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深度弈。从期权市场观察,执行价3400元的看涨期权持仓量持续增加,表明市场对方向突破保持强烈预期。
当油厂开机率拐点遇上养殖需求刚,豆粕期货正在酝酿新的价格发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