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系集体爆发!硅铁领涨背后的三重逻辑
7月15日早盘,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掀起黑色风暴,螺纹钢、热卷、铁矿石主力合约同步攀升,其中硅铁期货异军突起,主力合约SF2109盘中最高触及9880元/吨,涨幅突破1.5%,创下近两个月最大单日涨幅。这场黑色金属的集体狂欢,究竟暗藏哪些市场密码?
一、供需错配点燃导火索
据Mysteel最新数据显示,全国72家硅铁企业开工率已连续三周维持在58%低位,宁夏主产区因能耗双控政策导致日均减产达1200吨。而下游需求端却呈现"冰火两重天"——钢铁行业7月粗钢日产量环比增长2.3%,特别是特种钢企业对硅铁的需求量同比激增18%。
这种供需剪刀差直接反映在库存数据上,五大交割仓库显性库存较上月骤降32%,达到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海外市场同步发力。欧洲硅铁现货价格突破2000欧元/吨关口,较年初上涨27%,中国出口FOB报价跟涨至1650美元/吨。某国际贸易商透露:"现在欧洲客户甚至接受3个月后的远期合约,这在往年淡季极为罕见。"
二、政策东风催生估值重构
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关于做好2023年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工作的通知》正式落地,文件明确要求对铁合金等高耗能行业实行"月度监测、季度预警"。市场人士测算,若政策严格执行,硅铁行业有效产能将收缩15%-20%。
更令多头振奋的是,财政部提前下达的2023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已达1.46万亿元,其中55%明确投向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某券商首席分析师指出:"每亿元基建投资将带动约120吨硅铁消费,按当前投放节奏测算,三季度需求增量有望突破8万吨。"
技术面上,硅铁主力合约日线级别MACD金叉已现,周线RSI指标突破60强弱分界线,OBV能量潮指标连续5日净流入。某期货公司技术总监分析:"当前价格站稳9800元/吨关键平台,若突破10000元/吨心理关口,上行空间或进一步打开。"
资金暗战升级如何把握结构性机会?
随着黑色系行情持续发酵,资金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上期所盘后持仓数据显示,硅铁合约前20名会员净多头寸增加4872手至3.2万手,某头部期货公司席位单日增持多单量相当于该合约日均成交量的12%。这场资本盛宴背后,隐藏着哪些深层驱动力?
三、全球供应链重构下的价值重估
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正在重塑全球铁合金贸易格局。欧洲最大硅铁生产商Ferroglobe已宣布将法国工厂产能削减40%,导致当地钢厂转向中国采购。海关总署数据显示,6月硅铁出口量同比增长63%,其中对欧盟出口占比从15%跃升至38%。
国内方面,新能源产业链需求异军突起。光伏级多晶硅生产对工业硅的需求激增,带动硅铁作为还原剂的间接消费。某光伏企业采购负责人透露:"现在硅铁采购周期从7天延长至15天,品质达标的现货需要溢价3%-5%才能锁定。"
四、环保限产与成本支撑共振
宁夏、内蒙古等主产区正在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环保督查,已有12家硅铁企业收到整改通知。行业成本线持续上移,当前西北地区完全成本已达9200-9500元/吨。某生产企业负责人算账:"现在电价每上涨0.1元/千瓦时,吨成本就要增加800元,而7月多地已开始执行夏季高峰电价。
"
对于后市走向,机构分歧明显。永安期货在最新研报中给出"短期看多至10200元,中期警惕政策调控风险"的判断,而中信建投则建议"关注9-1正套机会,价差有望扩大至500点以上"。
投资策略建议
短线交易者:关注9850-10000元/吨区间突破情况,设置9800元为止损参考产业客户:利用期权工具进行库存保值,推荐买入看跌期权+卖出虚值看涨组合中长期投资者:跟踪钢厂招标价与出口FOB价差,把握跨市场套利窗口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押着相似的韵脚。2017年供给侧改革催生的硅铁牛市,与当下行情有着惊人的相似基因。当政策红利、成本推动、需求爆发形成共振,这场黑色金属的价值重估大戏,或许才刚刚拉开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