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直播间】2025年10月28日:风起云涌,双轨共振的上涨交响曲
2025年10月28日,资本市场的两道耀眼光芒——恒生指数与A股市场,犹如两艘巨轮,在时代的浪潮中同频共振,奏响了一曲昂扬的上涨交响曲。这一天的市场表现,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数据跳升,更是多重宏观因素与微观动能交织激荡的必然结果,预示着一个充满机遇的新阶段的到来。
一、宏观经济的坚实支撑:复苏的脚步愈发铿锵
回溯近期的宏观经济图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全球经济正逐步摆脱阴霾,迈入一个温和复苏的通道。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复苏的强劲势头尤为引人注目。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数据显示,消费市场活力正在回升,制造业PMI持续扩张,服务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特别是随着国内一系列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落地生效,市场对经济基本面的信心得到了显著提振。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A股市场作为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其估值修复和上涨逻辑得到了坚实的支撑。投资者普遍认为,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成为新的引擎。科技、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持续获得政策支持和市场关注,这些都为A股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经济也受益于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中国内地经济的强劲表现。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香港的金融服务业、贸易以及与内地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愈发凸显。2025年10月28日的上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国际资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以及对香港作为连接中国内地与全球资本桥梁的信心。
二、政策东风的强劲吹拂: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政策,永远是资本市场最直接、最有效的“催化剂”。2025年10月28日,我们看到政策层面的利好消息与市场上涨形成了完美的“共振”。
在中国内地,监管机构在持续优化资本市场生态,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并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例如,一些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以及鼓励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举措,都为A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也消除了市场的部分担忧,提升了整体风险偏好。
在香港,特区政府也在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国际人才和资本。特别是关于进一步深化与内地资本市场的合作,例如在互联互通机制上的优化升级,以及对一些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都为港股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投资者对香港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的角色以及其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独特地位有着更高的期待。
三、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新质生产力点燃市场热情
2025年,以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全球经济格局。资本市场对于能够引领这一轮科技变革的企业,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
在A股市场,科技类公司,特别是那些在人工智能算法、算力基础设施、半导体制造、生物医药研发等领域取得突破的企业,成为了资金追逐的焦点。这些公司不仅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也契合了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因此受到市场的重点关注。
恒生指数成分股中,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巨头和新经济公司,同样是市场上涨的重要推手。这些公司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其业绩的稳健增长和创新能力的持续释放,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10月28日的上涨,标志着市场对这些科技创新驱动型企业价值的认可正在不断深化。
四、估值修复与动量效应的叠加:市场情绪的积极反馈
从估值角度来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A股和港股的部分优质资产的估值已回归至相对合理的区间,甚至部分被低估。这为本轮上涨提供了“估值修复”的土壤。当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政策利好不断释放,市场对未来盈利增长的预期提升时,估值修复的动能便会转化为实际的市场涨幅。
10月28日的上涨也带有明显的“动量效应”。当市场整体呈现上涨趋势时,资金会倾向于追逐强势板块和个股,形成良性循环。这种动量效应在短期内能够放大市场的上涨幅度,吸引更多参与者进场。
【恒指直播间】2025年10月29日:审时度势,精准把握后市策略与资金流向
继10月28日恒指与A股的“共振上涨”之后,市场普遍对未来走势充满期待。资本市场的魅力恰恰在于其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在把握住整体上涨趋势的如何进一步细化分析,制定出更具前瞻性的投资策略,并精准洞察资金流向,将是投资者在2025年10月29日及后续交易日中取胜的关键。
一、市场策略:在巩固中寻找结构性机会
10月28日的普涨行情,为市场注入了强心剂,但并不意味着所有资产都会继续沿着相同的轨迹运行。在经历短期的情绪释放后,市场将逐步回归基本面和结构性差异。因此,2025年10月29日及以后的市场策略,应在巩固整体上涨势头的基础上,更侧重于挖掘结构性机会。
科技创新仍是主线:尽管近期科技股表现抢眼,但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长期增长动能不容忽视。投资者应继续关注那些在人工智能、芯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技术等前沿领域拥有核心技术、持续创新能力和明确盈利模式的企业。可以重点关注那些在技术迭代中能保持领先地位,或受益于国家战略支持的细分赛道。
例如,与AI算力相关的硬件升级,或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突破,都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
消费复苏与高股息资产的平衡:随着经济复苏的深入,消费板块的修复逻辑依然成立。特别是那些受益于居民消费升级、品牌韧性强、受益于政策支持的消费品类,例如大健康、文化娱乐、高品质服务等,值得关注。在市场波动性可能增加的环境下,高股息、低估值的价值型资产(如部分金融、公用事业、能源等)也将继续受到青睐,它们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和一定的安全边际,成为配置中的“压舱石”。
关注“出海”与“强周期”的交错:对于A股而言,部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实现“出海”增长。这些企业可能在某些细分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优势,其业绩增长的驱动力更多来自于国际市场。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周期的复苏,一些与全球经济景气度高度相关的周期性行业,例如原材料、工业制造等,也可能出现阶段性的交易性机会,但需密切关注全球供需关系和价格波动。
港股的差异化配置:恒生指数在上涨的其成分股的结构差异也日益明显。对于港股,投资者可以关注那些受益于大湾区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在内地新经济领域具有深厚根基的公司。一些估值仍处于低位的传统行业龙头,或是在特定政策支持下(如金融科技、绿色金融)迎来发展机遇的公司,也可能提供独特的投资价值。
二、资金流向:洞察“聪明钱”的动向
精准把握资金流向,是制定有效投资策略的“指南针”。在10月28日的上涨之后,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资金的动向,以判断市场的持续性以及潜在的热点转移。
陆股通与南向资金的互通效应:陆股通(北向资金)和南向港股通的资金流向,是观察A股与港股联动效应的重要窗口。10月28日的共振上涨,很可能伴随着两边资金的互相流入。在接下来的交易日,应持续关注陆股通的资金净流入情况,其是否持续、是否集中在某些板块,将是判断A股强势能否延续的关键。
同样,南向资金对港股的配置意愿,也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内地资产的看法。
市场热点板块的资金集中度:观察市场成交量和资金的集中度,可以判断哪些板块是当前资金追逐的“宠儿”。如果资金持续涌入科技、消费等板块,说明市场的主线逻辑依然稳固;如果出现资金从前期热门板块流出,转向低估值、周期性板块的迹象,则可能预示着市场风格的切换。
ETF与指数基金的动态:指数基金和ETF的资金流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场整体的“被动”资金动向。如果追踪恒生指数或A股主要指数的ETF出现大规模的资金流入,则表明市场整体的吸引力正在增强。反之,若出现资金流出,则可能提示市场存在调整风险。
政策驱动型资金的隐性流动:一些政策引导的长期资金,如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虽然其操作不完全透明,但其投资方向往往具有战略性。关注与国家重点发展战略(如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相关的行业和板块,可能会捕捉到这些“聪明钱”的隐性流动迹象。
2025年10月28日的恒指与A股共振上涨,是多重利好因素叠加的积极表现,为投资者带来了信心和机遇。市场的复杂性要求我们不能止步于对过去辉煌的复盘,更要着眼于未来,以审慎的态度,细致的分析,去洞察结构性机会,去捕捉资金的脉搏。在2025年10月29日,让我们以更专业的眼光,更敏锐的嗅觉,在这充满活力的资本市场中,乘风破浪,再创佳绩。
